全球信誉最好的网投平台

歡迎訪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省立醫院
大眾版就醫版人力資源平臺English返回引導頁


  • 微信掃碼

    預約掛號

  • 支付寶掃碼

    預約掛號

【戰“疫”一線】打硬仗保救治 中國科大附一院堅決筑牢人民健康防線

發布時間:2023-01-10 17:54閱讀次數: 次
分享到:

2022127日,“新十條”發布,我國防疫政策調整。短期內社會面感染者數量激增,就診需求迅速上漲,“保健康、防重癥”,醫院面臨著新的嚴峻考驗,醫務人員承受著體力與精神的雙重壓力。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7000余名醫務人員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直面病毒、聞令而動,把戰斗堡壘建在抗疫一線,全力保障“急診能夠及時接、住院能夠有安排、重癥能夠及時救”,用實際行動展現“應收盡收”“不漏一人”的使命擔當,保障安徽人民生命健康,堅決扛起新階段疫情防控的重大責任。

提高站位展擔當   鼓足士氣打硬仗

“同事們不僅超負荷工作,自己也不得不與病毒作斗爭……一大批輕傷不下火線、康復隨即返崗,甚至是沒有完全康復就第一時間返崗的醫護人員,讓這個城市充滿了希望”。1219日,醫院黨委發布《感恩有你,使命必達!致全院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的慰問信》,向一線工作者們表達衷心的感謝和親切慰問。“公立醫院姓‘公’,此時正是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1228日,在醫院進一步做好新冠患者急診急救和重癥救治工作會議上,黨委書記劉連新的講話擲地有聲。執行院長嚴光指出,在嚴峻形勢和緊迫任務面前,全院職工更要團結一心,把思想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大戰來臨,醫院第一時間成立由黨委書記劉連新、執行院長嚴光為組長的醫療救治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醫療救治、院感管理、后勤保障、宣傳科普4個工作組,實施《新冠患者急診急救和重癥救治工作方案》,組織召開院級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工作調度會5次。集團各院區實行人員、設備、藥品“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統一管理”一體化管理機制。組建由分管院領導牽頭,醫務處、護理部、院感辦、醫工處、藥學部、門診部、急救中心、發熱門診、重癥醫學科、后勤保障等參與的醫療救治專班,每天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召開醫療救治碰頭會,千方百計用足、用實、用活資源,保證患者救治平穩有序。

暢通“入口”筑防線  優化機制通循環

中國科大附一院急救醫學中心位于合肥市廬江路與宿州路交叉口,這里的醫護人員最先感受到防疫政策調整后的第一波巨大沖擊。僅20221219日至26日一周,中心接診急診患者近萬人次、日均千余人次,較日常翻了兩倍,其中新冠感染危重患者搶救4060人次,并且以慢性病和有基礎疾病的老人居多。此時,中心醫護人員也出現了大批感染。

“在急診搶救室人力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我們用兵、緩兵、養兵相結合,大家接續戰斗、堅持上崗,保障搶救室醫療運轉。”急救醫學中心護士長林文風感慨道。以滿足戰時需求為原則,醫院迅速調配集團醫護人力資源,打破專科限制,全力支援急診門診、搶救室等重點科室、崗位;增加急診內科門診排班、減少急診患者候診時間。

預檢分診是急診急救的第一窗口,為應對第一波急診“洪流”,及時“泄洪”分流,醫院強化急診預檢職能,及時快速評估、分類處置、有序分流。同時,拓展觀察室醫療服務,補充醫療設備,為急診患者提供救治緩沖病區。

“面對新冠救治的巨大挑戰,急診人沖在最前面,但我們不是一個部門在戰斗。醫院多措并舉打高峰、降峰值,全力保障急救綠色通道暢通、各類患者住院救治渠道暢通”,急救醫學中心主任周樹生介紹,主要領導每日巡查、現場調度急診收治及分流情況;分管領導現場指導搶救室實時救治;醫務處、護理部工作人員駐點“下沉”急救中心值班值守,協助做好新冠患者管理分流,隨時協調解決問題,確保急診患者得到及時治療、留觀時間不超過24小時。同時,各專科24小時安排工作人員在崗協調,保障重癥、危重癥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全院“一張床”  救治“一盤棋”

患者短期內激增,“一床難求”成為新挑戰。醫院實行全院“一張床”,制定“梯次方案”,將全院各病區分為4個“梯隊”,及時有序解決新冠患者收治難題。集團各院區進行床位重組,增加內科系統床位和重癥病人收治床位,部分外科系統并入內科系統統一管理,內科系統收滿后實行“外科收治、內科管理”模式;建立應急狀態下集團統籌支持機制,確保重癥患者及時收治住院。

“優化收治和分流機制以來,每層的病房都充分利用起來了,整個9號樓每天能收治四五十個病人”,分管風濕免疫科病房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王東升說:“病人的情況也在好轉,包括一些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不少人的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我們病區醫護人員已經全員返崗,第一波感染患者已經陸續出院。”

在全力保障患者救治的同時,醫院嚴把醫療質量關,集中院內專家資源,抽調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重癥醫學科、感染病科、急診醫學科等學科30名專家,組建4個新冠診療救治專家組,專家組成員每日按分組分片,深入相關科室對新冠患者進行巡回查房,確保臨床救治統一標準。“我們各自承包,又整體聯動,資源共享,讓更多病人得到及時有效救治,盡全力降低重癥患者病亡率”,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張蕾介紹,每天下午3點,她和專家組的其他學科同事都會一起對所有住院新冠病例進行分析梳理,對疑難病例進行重點會診及多學科討論,指導支持各科室患者救治工作

前方“戰火”激昂,后方“糧草”也要配齊。醫院實行重癥救治設備統一管理與調配,由醫務處負責收集呼吸機、高流量濕化氧療儀、CRRT、ECMO等重癥設備的分布科室和配備數據,醫學工程處安排專人專班統一調配與管理,做好供給保障。

兜底托起 “生命”線  擴容增員救重癥

新冠感染來勢洶洶,感染高峰后一周左右,危重癥患者第一波救治高峰襲來,重癥醫學專業的挑戰前所未有。

“感染那天我正好上大夜班,高燒到39.5度,休息了兩天就回來了,有的同事就休息了一天就來了。”重癥監護室護師李榮琴回憶,“最難的時候一個人要管三四個病人,只能堅持,必須堅持。”作為新冠患者省內重癥救治基地醫院之一,中國科大附一院不僅要接受現有重癥患者激增帶來的沖擊,更要為第一波疫情高峰期后全省重癥患者收治分壓。

醫院重錘出擊,持續加快重癥病床資源擴容,組建重癥救治“后備軍團”,舉全院之力配齊重癥醫護力量。在現有綜合重癥床位及專科重癥床位199張的基礎上,增設可轉換ICU床位193張,迎接重癥高峰。2020年疫情伊始,醫院護理部就未雨綢繆,從急診、ICU、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感染科選出229名護士成立重癥救護機動護士庫并開展規范化培訓。“新十條”發布后,護理部立即從重癥護士庫中選拔161人成立重癥救護儲備護士隊,并根據當前救治任務進行相關理論知識和重癥救護技能的再培訓,保障重癥救護的及時響應。

“重癥監護室已經做到‘一醫兩護’,全院各相關學科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也已經開始協助展開救治工作”,重癥醫學科護士長朱守俊介紹道。目前醫院已有157名醫師、242名護理人員完成重癥知識技能培訓上崗服務。

好消息正不斷傳來。家住合肥的周奶奶已經101歲,感染新冠病毒后由于基礎疾病多加上之前得過腦梗,情況不容樂觀。收治入中國科大附一院重癥醫學科后,家人幾度想放棄治療。經過一周的對癥處理,老人呼吸情況明顯改善,目前可以自己吃飯、下床活動,今天出院和家人回家過年。越來越多的高齡、伴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得到救治并出院回家,給了醫護人員更多堅持、堅守的信心。

101歲的周奶奶今天出院

“外地和農村重癥患者的收治高峰還沒有完全到來,硬仗還沒結束,我們還要繼續堅持”,醫院黨委委員、醫務處處長鄭昌成表示,通過“打高峰、通循環、籌資源”,醫院目前實現普通病房床位統一協調、重癥病區床位統一管理、搶救設備統一調配、人員統一排班、救治統一標準的新冠救治“五個統一”,最大程度保障醫療秩序穩定、最大限度保障急危重癥患者及時救治、最大努力降低重癥患者病亡率,全力守護人民生命健康。黨委宣傳與統戰部 桂思奇 方萍/ 黃歆 吳家煒/ 鄭昌成/審核

責編桂思奇